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墓地网! 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免费咨询电话:

021-3952811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墓地动态 » 祭祀文化  » 秦汉殡葬之玉

秦汉殡葬之玉

来源: 时间:2011-06-05 22:39:44 浏览次数:

上海墓地价格,上海公墓价格
 除了祭祀之外,当时玉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殡葬。古人认为玉器不仅可以通天,还可达地,可以通神,也可通鬼,因此以玉器陪葬也就成为了皇族身份的象征。玉器的这一作用从最早的殷商时期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从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璧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足以证明帝王对于殡葬的重视,也足以证明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用玉器陪葬的文化。

  为什么玉器会被作为皇族的陪葬品呢?首先,玉一直就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为了在死后依然彰显自己的崇高身份及地位,帝王显贵一定会在死后用大量玉器陪葬。其次,玉性寒,具有一定的防尸腐作用。因此常作为古代帝王的陪葬品放在死者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嵌在馆的表面作装饰用。古人认为保持肉体完整灵魂就能不灭,进而用玉器防止尸体腐烂,期望有朝一日能够起死回生。这和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初衷是一致的。再有,人们认为玉具有辟邪的作用,因此将玉器置于死者身边驱赶鬼怪,以免死者灵魂受到骚扰。

  1972年陕西凤翔南指挥乡秦墓出土了一件大型玉璧,直径29.7厘米。1982年江苏草鞋山198号墓前和武进县寺墩墓葬的第三号墓里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绝大部分是玉器。在《周礼·春官》里也有记载:“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充分说明古人以玉器敛尸,以玉器陪葬的事实。在西汉出现了一种极具特色的以玉陪葬的方式,西汉人将玉石制成特殊形状的器具作为陪葬品附于死者身上,祈求尸体不朽。

  在西汉所有玉器陪葬品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金缕玉衣了,”。“玉衣”将死者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都包裹住,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所用,又被称为“玉匣”、“玉押”、“玉甲”。玉衣按部位可分为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6个部分,各部分均由金丝、玉片穿变而成,其中大部分玉片均为和田玉。

  除了金缕玉衣外,陪葬的玉器中还常见玉塞、玉蝉、握玉和玉豚。

  为使死者躯体不腐,也为了使死者体内“真气”不外散,因此用特殊形状的玉石——玉塞将死者的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孔,一张嘴,以及生殖器和肛门堵住。玉塞分别为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门塞1件,生殖器塞1件。其中眼塞又称眼帘,圆角长方形;鼻塞略作圆柱形;耳塞略作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内侧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与下面所讲的“含玉”不同;肛门塞为椎台形,两端粗细不同;生殖器塞男性为一短琮形,一端封闭,女性为一短尖首圭形。

  玉蝉又称“玉唅”或“玉琀”,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从殷商起,几乎所有朝代都有死者口中含物的情形,因此我们推测死者之所以含玉是古人不忍心死者空口而去,因而把珍爱的东西放入死者口中。口含之物包括珠、贝、玉、钱币等,但用得最普遍的还是蝉形玉。为什么玉蝉作含玉最为普遍呢?研究认为,一则取蝉高洁之义,二则蝉蛹变蝉,如死者之灵魂开始新生命,还有一种可能是蝉的形状正好与舌形相似。

  如同含玉是不忍心死者“空口而去”一样,握玉即是不忍心死者“空手而去”。新石器时代的“握”多是兽牙或贝;殷商时代,用贝的更多一些;周代以后,握玉石器物的比较多;汉代开始,虽有玉璜,但更多的是“玉豚”,即玉猪。玉豚的造型都相当简单:一块方柱状的玉,上面的一边稍浑圆,作为豚的背部;下面仍为平直状,作为豚的腹部;一端较尖,是头;身上有几条凹线刻纹,显示出豚的眼、耳、口足,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风格。以玉豚作为随葬的握玉,原因在于豚是供祭祀用的主要牲畜,让死者握着玉豚离开这个世界,包含了祈祷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富足之意。

  无论是用于祭祀还是用于殡葬,玉在秦汉以前主要的作用都是与天地鬼神相关,其装饰性、实用性弱,使用范围也相当有限。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人能够阻挡玉石在历史长河中前进的脚步,玉文化已经逐渐从发展走入成熟。

 

文章来源:www.shqzflag.com  转载注明:上海墓地网